刊名: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办:中华医学会
ISSN:0529-567X
CN:11-2141/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期刊分类:妇产科学
期刊热词:
临床研究
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除病去痛;毫无保留带教,为医院培养人才梯队……从1986年毕业进入大兴区人民医院,33年来,马秀华始终奋战在妇产科一线,用爱心、细心、责任心持续守护孕产妇和幼儿的健康。
这些年,她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最美妇幼人、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 “亦麒麟”第二届新创工程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一行干一行
“学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这是马秀华的人生格言。1986年,她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兴区人民医院,被分配到妇产科。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以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所热爱的医疗事业。
1998年,马秀华开始担任妇产科主任,负责科室全面工作。在大量繁重的管理工作和医务工作面前,她坚持 “以患者为中心”,几乎放弃每个节假日在临床一线诊治患者。每次查房,她都要详查病人病历,仔细询问病人身体变化情况。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只要接到会诊通知,就会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协助抢救病人。
工作中每一处细节,无不渗透着对患者细致的关怀。在她看来,这份职业,虽然辛苦、风险高,但每救治好一位患者后,她都非常开心。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她感受到这份职业带给她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
干一行爱一行
2015年1月,马秀华开始担任医院院长之职,她的责任范围更大,关注点由妇产科扩展到全院所有科室,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即便如此,在处理繁琐行政事务的同时,她仍坚持每周出门诊。每逢周一,她7点前就到医院,先查房巡视,参加行政早交班,9点开始出诊。慕名前来找马秀华看病的人很多,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往往到下午一点钟了。
妇产科工作相对特殊,特别是产科要求医生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以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每遇到抢救病人的危机关头,她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忙起来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甚至几天吃住在医院里。
“马院长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每天来得早走得晚,晚上8点之前没回过家。”医护人员都这么评价她。她带领下的妇产科曾荣获北京市及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并连续六年被评为大兴区妇幼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医院也先后荣获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 “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她乐在其中。看着医院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肯定,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病人平安是最大的追求
33年来,她挽救危重患者无数。有一次,马秀华晚上查房时得知产科一位孕妇妊娠39周、重度高脂血症、凝血功能检测不到,这是一个危重病例。她立即详细查阅患者所有病史资料,并对其进行全面查体,初步推测此为妊娠急性脂肪肝的某一阶段,与三甲医院专家深入讨论病情后,最终决定次日进行手术,当晚进行术前准备,包括组织抢救队伍、讨论治疗方案、备血、备血浆、备新生儿救治设施等。手术当天,麻醉科、手术室、ICU、儿科、妇产科等科室主任及所有相关工作人员早早就来到医院,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产妇出血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健康。产妇转入ICU病房后,经过三天术后治疗,凝血功能逐渐恢复,血脂呈降低趋势,最终和孩子一起平安出院。
2015年,她带领团队又一次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位产妇的生命。当时产妇为 “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穿透了子宫,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出血量达3000多毫升。孩子顺利分娩完后,为了挽救产妇的生命,马秀华带领妇产科、输血科、手术室、药房、检验、ICU等几十人的团队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经过三天两夜的抢救,输血多毫升,产妇转危为安,她和同事们也终于松口气。
面对平凡又责任重大的工作,她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面对患者信任的目光,她义无反顾,医者仁心,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经我手的病人都平平安安的,就是我最大的追求。”马秀华说。
多举措让患者少跑路
在马秀华担任妇产科主任时,她就想办法尽最大可能便利患者。在科室管理上,她十分注重技术创新与科室整体素质的提高。她主持开展新技术,拓展服务项目。2002年开展的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妇科腹腔镜检查和治疗等,填补了医院内镜手术的空白;2004年开展的介入治疗技术,拓展了治疗手段。之后,持续开展的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大型手术,成功挽救一大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文章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fckzz.cn/qikandaodu/2021/062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