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办:中华医学会
ISSN:0529-567X
CN:11-2141/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期刊分类:妇产科学
期刊热词:
临床研究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剖宫产在产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医学技术持续性发展中,麻醉学、输血输液、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感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剖宫产在解

剖宫产在产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医学技术持续性发展中,麻醉学、输血输液、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感染控制水平的提高,剖宫产在解决难产、改善母婴结局、减少产科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从临床数据可发现,剖宫产率不断升高,二次剖宫产率也持续性升高[2]。对产妇而言,二次剖宫产的腹腔粘连率较高,且比较严重。为促进产妇康复,改善母婴结局,有必要对剖宫产手术方式进行分析[3]。本研究旨在分析剖宫产手术对二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50例。根据产妇手术方式将所有产妇分为为A、B、C 3组,每组50例。A组产妇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为(28.)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7.)周;首次剖宫产指征:产程停滞23例,胎儿窘迫21例,巨大胎儿3例,臀位2例,前置胎盘1例。B组产妇年龄为21~36岁,平均年龄为(29.)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周;首次剖宫产指征:产程停滞22例,胎儿窘迫23例,巨大胎儿2例,臀位1例,前置胎盘2例。C组产妇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9.)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7.)周;首次剖宫产指征:产程停滞24例,胎儿窘迫20例,巨大胎儿3例,臀位2例,前置胎盘1例。3组产妇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产妇取仰卧位,将首次剖宫产手术的瘢痕切除。A组采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逐层切开腹壁,将腹腔打开,于子宫下段实行切口。B组实施新式剖宫产,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2.5 cm处作一长约12 cm的横切口,将表皮与皮下脂肪切开,剪开筋膜层。钝性分离腹直肌后,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并朝下推离膀胱。C组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该组产妇在B组产妇手术基础上改良,取Joel-Cohen切口,将表皮与皮下脂肪切开,剪开筋膜层。钝性分离腹直肌后,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并朝下推离膀胱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并朝下推离膀胱。手术结束后,所有产妇均使用可吸收缝合线根据宽距离缝合手术腔,筋膜层采取连续缝合的方式,皮肤与皮下脂肪缝合4针。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并不严格要求与首次手术保持一致,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异位妊娠、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均应使用腹腔镜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3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腹腔粘连程度。腹腔粘连程度评估标准:轻度为子宫原切口与邻近组织出现粘连;中度为大网膜与切口出现粘连;重度为肠管与切口发生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比A组产妇,C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血量最少、切口感染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血量、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血量、切口感染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A组产妇中轻度粘连21例,中度粘连11例,重度粘连18例;B组产妇轻度粘连24例,中度粘连13例,重度粘连13例;C组产妇中轻度粘连31例,中度粘连16例,重度粘连3例。3组产妇腹腔粘连情况,A、B组患者最严重,与C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血量、切口感染率比较()

3 讨论

腹腔粘连是腹部手术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腹腔粘连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纤维蛋白沉积与溶解出现失衡[4]。腹膜由间皮细胞与结缔组织共同组成,在遭受器械性损伤后,内部组织缺血,在外源性异物刺激下就会出现腹腔炎症。形态不同的成纤维细胞在自动免疫的作用下促进纤维蛋白沉积与凝固,由此产生粘连[5]。同时,手术期间纤维脱落、手术缝线等其他因素同样会引起腹腔组织粘连。特别是二次手术中,在首次手术创伤、腹腔环境发生改变以及术后慢性炎症等因素的影响下致使腹腔粘连发生率升高[6]。因此,产妇在第二次手术时,受到首次手术的影响,手术效率会有所下降。

传统剖宫产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导致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速度较慢[7]。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给产妇二次手术操作加大了难度。新式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相对不明显,且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比较快[8]。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首次手术采用新式剖宫产产妇出现腹腔粘连较高,可能是手术操作时此种手术方式开腹为主,钝性分离,相比刀切面,机械损伤创面较大,腹腔切口处于游离状态,撕拉切口不平整,且未经缝合处理,即便手术中牵拉住腹膜断端,但在切口本身重力与膀胱重力的牵拉中,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性按摩子宫,促进子宫积血流出和产妇的翻身动作都会造成切口部位腹膜移位与增大的情况,导致粗糙面在腹腔中过多的显露,大网膜朝向伤口处移动,由此产生粘连[9]。改良新式剖宫产是在新式剖宫产手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此种手术操作包含了新式手术的多项优点。改良新式剖宫产应用Joel-Cohen切口,进入腹腔采取撕拉方式,可有效预防缝合期间腹腔受机械刺激或缺血性坏死等原因造成盆腹腔粘连[10]。同时,此种手术方式还可减小对产妇腹膜、子宫反折腹膜等的刺激,从而固定腹膜,有效预防游移,促进组织快速再生和伤口愈合,有效减少腹腔粘连的发生。其在第二次手术中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文章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fckzz.cn/qikandaodu/2021/0607/370.html


上一篇: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下一篇:浅谈纪录片生门与社会记忆